山東東平縣以土地產權為突破口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探索引國內三農專家關註。圖為 東平瑰青土地股份合作社社員們在玫瑰基地採摘玫瑰。
  9月27日,40餘位專家齊聚東平考察東平土地股份合作社,與會專家對當地土地股份合作社表現出極大興趣。

圖為徐勇教授暢談對土地股份合作與集體經濟實現形式的見解和認識。
  南方農村報訊(記者 胡新科) "最難不過南堂子","南堂子怪事真不少,山清水秀風光好,只見大哥不見嫂",這些曾在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銀山鎮流傳的俗語,描述的是銀山鎮南堂子村的貧困狀況。
  南堂子村位於東平湖畔,昆山腳下,既是山區村,又是湖區村。村莊共有360戶村民,人口1453人,耕地面積400畝,人均耕地不足3分,且多分散在山坡上。"村民窮,村集體更窮。"村委會主任鄭賓燦說,以前附近居民說起哪裡窮,第一個想到的肯定就是南堂子村。
  南堂子村是東平縣農村集體經濟衰敗的一個縮影。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對於農業大縣東平縣來說,如何實現集體經濟有效發展迫在眉睫。近年來,東平縣通過深化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引導農民帶地入股,發展土地股份合作制,在促進農民和村集體的增收上進行有益嘗試,獲得廣泛關註。
  9月27日,農村改革發展協同創新中心與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聯合舉辦"土地股份合作與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高端論壇",來自農業部、民政部、山東省相關主管部門,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黨校、中國農村研究院、浙江大學等高校、科研單位40多名專家齊聚東平,熱議土地股份合作與集體經濟發展有效實現的形式。
  在政府大力推行土地確權的背景下,東平的經驗或許對廣東各地,特別是貧困地區,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曾經

  村民不願種地

  集體經濟"空殼"
  東平縣地處山東省西南部,山區、平原和庫區各占三分之一,有著"一山,一田,一湖水"的說法。全縣人口80餘萬,家庭承包經營耕地面積88.22萬畝。"辛苦流汗一老年,算下成本多少錢,化肥柴油又不賤,土地不轉不合算",這是在當地廣為流傳的順口溜。
  接山鎮後口頭村共有285戶,1349畝土地分散在21個不同地塊,分田到戶時一共有4等土地平均分配,平均每人約1畝,一戶3-6畝土地,多分成了好幾塊。後口頭村支書呂樹冉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村子里80%以上的年輕人都外出務工,有點手藝的男勞動力一天能賺150-200元,女的也能賺個百八十塊。"待在家裡指望那幾畝地的(村民),經濟狀況都不好。"今年29歲的李成家裡雖然有3畝多土地,但他對這些土地幾乎不抱希望,"該種時回來種上,收多少倒無所謂,家裡有點吃的,在外面多賺些錢才是正事兒。"據東平縣有關部門統計,全縣18-50歲外出務工人員達到15.8萬人,直接導致村莊"空心化"而日漸凋零。
  "大家都不願意待在村裡,心思都在外面。"彭集街道安村一村民告訴記者,因為村裡窮,安村曾9年沒有村主任。"一個大爛攤子,沒人敢接,萬一干不好,村民還有意見。"安村一位村幹部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2011年前,村裡就是個"空殼",不僅沒什麼集體收入,還欠著24萬元債務,村委會辦公樓是危房,辦公場所只有2張桌子和3把椅子。東平縣提供的數據顯示,2011年東平縣716個行政村中,沒有集體收入的村莊有276個,占38.5%;村莊集體經濟在3萬元以下的經濟薄弱村莊占21.4%。也就是說,近四成的村莊屬於"空殼村",還有兩成村莊集體經濟薄弱。
  2011年,東平縣實施"能人回請"計劃,挑選在外經商、做生意的企業家、工廠老闆等經濟能人返鄉任職,窘境才得以改變。
  現今

  土地股份合作

  農戶集體兩利
  村莊集體經濟的凋零乃至"空殼"令農村日益破落衰敗,基層治理與服務陷入困境,農民生活狀況不佳,難以享受到應有的公共服務,村莊發展進入惡性循環。東平縣委縣政府認為,農村集體經濟改革到了"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拖不了"的關鍵時刻。
  2012年,東平縣與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展開合作,探索創新壯大發展集體經濟路徑。東平縣以土地產權改革為突破口,通過政府引導、鄉村實踐、農民參與,充分激活土地的活力和鄉村內部的要素和資源,邁出了探索農村集體經濟有效發展的腳步。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教授徐勇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東平發展集體經濟的探索與30多年前安徽小崗村"包產到戶、包乾到戶"一樣,都是被"逼"出來的。小崗村當年是為吃飽肚子所逼,東平則是被致富所逼。東平的實踐探索不是上級領導拍腦袋想出來的,而是從事實出發,為解決問題起步的。
  2012年10月26日,後口頭村炬祥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成為山東省首批、泰安市首家土地股份合作社,主要種植國槐、法桐小苗等樹苗。合作社有17戶農戶股東,土地包括承包地202畝、集體灘塗地350畝。根據合作社的方案,農戶土地1畝為1股,集體的350畝灘塗地質量稍差,每2畝為1股,其中1股保底租金為1000元,每年年底分紅200元。
  村支部副書記、合作社理事長趙端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17戶農戶土地比較分散,難以整合,合作社採用轉租和互換的方式,與80餘戶農戶進行交易。"我們挨家挨戶地談,說'這些地你們也不花心思種,租給我,年年保證你的租金'。有一戶老人種了一輩子地,確實想自己種,我就用自己的土地和他換了。"西溝流村在成立寶泉土地股份合作社時,同樣採用了轉租和互換的方式,把社員土地集中在一起。西溝流村村民王發友告訴記者,他家有3畝多坡地,算是二級地,每年都會種些玉米之類的糧食,"家裡就這點地,倒騰給別人心裡不踏實"。他最終選擇不入社。"村支書用自己的3畝一級地跟我換了,這樣不僅不吃虧,種糧食收更多了。"王友發告訴記者,他當時有些不好意思,覺得占便宜了。
  西溝流村支書李保全介紹,土地股份合作社在運營過程中,堅持"入社自願"、"退社自由"。針對個別社員退社的情況,遵照土地合作社的章程規範,經社員代表大會通過,採取異地置換、退股不退地、土地租賃等方式,調節土地經營完整性和村民退社自由的矛盾。
  寶泉土地股份合作社以每畝每年700元估價,每畝為1股,土地包括58戶村民承包的山坡地824畝,村集體入股876畝,共計1700畝。合作社土地主要用於發展林果業,種植石榴、桃樹等。
  東平縣農工辦主任瞿軍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東平的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核心要素是土地,這符合東平的縣情。通過合作社經營土地,農民不僅得到了租金收入,更能享受到土地經營帶來的增值收益,且有利於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
  在東平縣,以土地股份合作社為依托,村莊集體經濟收入得以增加。瞿軍介紹,以周林村的瑰青土地股份合作社為例,合作社種植玫瑰,進行玫瑰精油深加工,包括工廠租金和分紅在內,周林村每年村集體收入至少10萬元。目前東平全縣已經發展了51家土地股份合作社。
  觀點

  農戶抱團發展

  集體經濟壯大
  9月27日,40多位專家齊聚東平考察,對當地土地股份合作社有極大興趣。
  9月27日,40多名專家、學者深入東平縣田間地頭,實地考察寶泉土地股份合作社、炬祥土地股份合作社、安大土地股份合作社、聯潤土地股份合作社,共同探討東平縣土地股份合作社這一農民合作形式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作用。
  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認為,中西部地區農村最大的資源還是來自搞活承包地、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怎樣堅持家庭經營的基礎之上,豐富和發育多種多樣的經營形式,培育多元化的經營主體。東平在家庭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的基礎之上,又通過股份合作的形式,極大地豐富了基於家庭經營基礎之上的多元化經營主體的構建。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長李周認為,發展壯大村莊集體經濟,首先要加強制度建設,增強組織保障。無論是民主管理的倡導,還是奉獻意識的提倡,都要建立在嚴格、完善、對稱的制度約束基礎上。其次是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夯實經濟基礎。要給予政策支持,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培育合作社"造血"功能。李周提醒,要完善監督管理,促進規範運作:一是規範農村"三資"管理,強化對村級財務的管理監管,防止集體資產流失;二是健全村級財務監管機制,發揮好村群眾理財小組、監督小組的作用。東平的土地股份合作所具有的本土化、規範化和市場化特征,是其獲得成功的關鍵。
  中央黨校經濟學部三農研究中心教授徐祥臨認為,堅持土地集體所有制度,要依靠市場經濟,要依靠市場機制確權,把集體變成土地所有者、經營者、勞動者的利益共同體。東平縣進行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土地所有制基礎上進行的,不僅擴大了農業規模,解決了有地無人種或種不好的問題,還不同程度地增加了集體收入,讓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有了為農戶提供服務的經濟實力。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執行院長鄧大才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東平縣在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社過程中,將土地確權與土地合作經營相結合,通過土地確地或確股的方式,將農民土地股份化,並且引導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使土地成為能夠從合作社經營中獲取收益的一種資產。鄧大才認為,下一步東平土地股份合作社將完善治理機制,讓股權說話,讓股民有話說,合作社要確立民主的方式、管理的方式。
  徐勇認為,東平壯大集體經濟的實踐表明,集體經濟不是毫無價值,也不是走投無路的。在現階段,集體經濟是無可替代的,作為具有農村集體成員權的農民生產生活一體化,對集體依舊存在信賴;市場經濟條件下分散的農民有抱團發展的需要。現階段應當積極探索多層次多形式多類型的集體經濟。東平的土地股份合作社便是極具現實意義的有益探索。
  新聞鏈接:

  習近平:土地改革要尊重農民意願 不能搞強迫命令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9月29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高度重視改革方案的制定和落實工作,做實做細調查研究、征求意見、評估把關等關鍵環節,嚴把改革方案質量關,嚴把改革督察關,確保改革改有所進、改有所成。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副組長李克強、張高麗出席會議。
  會議審議了《關於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方案》、《關於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建議根據會議討論情況進一步修改完善後按程序報批實施。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現階段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要更多考慮推進中國農業現代化問題,既要解決好農業問題,也要解決好農民問題,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我們要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離,形成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經營權流轉的格局。發展農業規模經營要與城鎮化進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規模相適應,與農業科技進步和生產手段改進程度相適應,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提高相適應。要加強引導,不損害農民權益,不改變土地用途,不破壞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要尊重農民意願,堅持依法自願有償流轉土地經營權,不能搞強迫命令,不能搞行政瞎指揮。要堅持規模適度,重點支持發展糧食規模化生產。要讓農民成為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積极參与者和真正受益者。要根據各地基礎和條件發展,確定合理的耕地經營規模加以引導,不能片面追求快和大,更不能忽視了經營自家承包耕地的普通農戶仍占大多數的基本農情。對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地,要有嚴格的門檻,建立資格審查、項目審核、風險保障金制度,對準入和監管制度作出明確規定。
  習近平強調,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的目標方向,是要探索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明晰產權歸屬,完善各項權能,激活農村各類生產要素潛能,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集體經濟運營新機制。搞好這項改革,一項重要基礎工作是保障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要探索集體所有制有效實現形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試點過程中,要防止侵吞農民利益,試點各項工作應嚴格限制在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我國農村情況千差萬別,集體經濟發展很不平衡,要搞好制度設計,有針對性地佈局試點。
(編輯:SN1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yrqbcdbhuz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